以色列目前面临外交和军事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国家公开支持巴勒斯坦优配痢略,内塔尼亚胡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表示“等着瞧”。中东局势紧张,冲突可能随时升级。
9月21日,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举动与葡萄牙、马耳他、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之前的行动一致,形成了强大的国际压力。以色列建国以来很少遇到这种集体背弃,主要原因在于加沙人道危机的爆发。
2014年的“保护边境”行动埋下了隐患,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后,战争升级导致超过4.2万平民死亡,其中70%是妇女和儿童。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80%的地区被夷平优配痢略,饥荒指数飙升至5级,援助卡车每天被拦截超过30辆。
西方舆论对此反应强烈,街头抗议在伦敦和柏林等地频发,政府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压力巨大。英国首相表示,如果以色列不推进和平计划,他们会坚定推动巴勒斯坦独立。德国民调显示,支持率从75%降至45%,要求调整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种转变是对国际人权规则的回应。联合国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认定以色列定居点非法优配痢略,这次围堵使以色列的孤立感倍增,外交空间被挤压到极限。
面对外交围剿,内塔尼亚胡选择加强军事行动。9月19日,以军从南北两翼推进,重兵围困加沙城,关闭撤离通道,迫使数万平民南迁。官方称这是“史诗级行动”,目标是消灭哈马斯残余力量。然而,这步棋明显是对西方承认巴勒斯坦的回击,内塔尼亚胡想用战场事实证明以色列的绝对控制力,但停火喊话无效。
战场上,以军使用无人机群和精确制导炸弹,打击效率比以往提高25%,但由于环境因素,效果大打折扣。在加沙城市废墟中,灰尘和残骸干扰了热感成像,命中率降至70%以下。国际舆论迅速转向,越来越多国家不再将以色列视为受害者,而是战争推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最新报告指责以色列可能犯下战争罪,62个国家联名谴责。
军事升级看似强硬,实际上是战略上的无奈之举。历史教训表明,过度军事化会导致国际形象崩盘。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就是一个例子。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会引来更多制裁和孤立。
内塔尼亚胡在国内也面临极右翼的压力,考虑直接吞并约旦河西岸。西岸问题由来已久,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该地,近年来定居点扩张引发冲突不断。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吞并制造既成事实,稳住国内支持率,但这步棋风险极大。
欧洲国家已准备启动制裁,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允许对非法定居相关贸易禁运,预计会切断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国际法院可能依据《日内瓦公约》认定吞并违法,进一步加深孤立。阿拉伯国家反应激烈,阿联酋和巴林等《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国警告说,吞并会立即撕毁合作,能源和贸易链条断裂,损失可能超100亿美元。
中东乱局可能导致全球油价上涨20%,加剧通胀。这种豪赌让以色列的未来更加不确定。真正的主导权不在耶路撒冷,而在华盛顿。特朗普的态度是关键。特朗普第一任期曾亲以,但在重返白宫后风向变了。9月下旬美国驻以大使表态尊重各国主权,被视为保持距离。
特朗普更关注全球战略平衡,眼下忙着在亚太布局。美国智库报告显示,如果以色列继续激进,可能破坏美在中东的盟友体系,影响对华竞争。内塔尼亚胡的举动如轰炸多哈干扰卡塔尔调解,已经惹恼了华盛顿。情报显示,特朗普团队私下不满,认为这会让美在中东的调解努力泡汤。
如果美国翻脸,切断军援或施压,内塔尼亚胡的威胁就成空话。外交围堵步步紧逼,军事强硬换不来真正出路。内塔尼亚胡想靠孤注一掷翻盘,却可能把以色列拖入更深的泥潭。加沙平民仍在挨饿优配痢略,超过六成居民流离失所。联合国警告系统崩溃在即,这场战争不仅伤害人命,还危及中东稳定大局。强硬只会激化矛盾,历史上的铁腕领导者最终都落得孤家寡人。内塔尼亚胡需要明白,真正的安全靠对话而非对抗。
顶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