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是个老问题,不是小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问题上下都有,但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当下,却有一种不良的文风配资网,侵蚀着效率,影响着干群关系。个别文件冗长如“裹脚布”,有些会议讲话堆砌“正确的废话”——这堵无形的墙,隔开了政策与泥土,挡住了群众的呼声。领导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带出好文风,关键靠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三靠”。
一靠强党性。党性是立身立言的基石。党性硬朗,文风才能严谨、务实、沾着泥土气。文风不正,究其根源,是政绩观的错位,是党性不强的体现。讲官话套话,走过场,搞形式,脱离实际,党心民心就会在“文字游戏”中渐行渐远。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深刻剖析党八股的弊病,列出其八条罪状,就是一面镜子,为全党树立了改进文风的标杆。领导干部要树好文风榜样,就得补足党性钙质,坚持实事求是,沉到一线抓“活鱼”。文章报告讲话,唯有针砭时弊、直击要害,文风才能成为凝聚人心、推动事业的利器。
二靠带头改。文风问题表现在下面,有时根子却在上面。改文风,领导干部还得率先自己动手勤学习、调研。勤思考、动笔,如同吃饭一样,别人是代替不了的。靠秘书写稿、讲话念稿,如此敷衍,改文风自然沦为“烂尾楼”。反观敢作为者,气象迥异,值得称赞。某市领导见上报材料空洞冗长、不痛不痒,旋即亲自挂帅搞“好文风”擂台赛。专业团队严筛细评,结合一线实情直戳痛点。领导带头下乡,将鲜活的调研融入辛辣点评,把优秀文稿通报表扬让全市分享。几板斧下去,机关里虚浮之气顿减,务实之风渐起,效率与满意度双升。可见,领导若真当回事,日常处处是战场:吃透上级精神是示范,深入基层调研是筑基,细审下级材料是鞭策。改文风是个老大难问题,但领导重视就容易推动解决。
三靠硬约束。改文风,离开了硬杠杠,也难见效果。当前,一些地方领导对文风的评价考核,有走过场之嫌。对文风稀烂者,睁只眼闭只眼;对改进显著者,吝啬一个“赞”。这般和稀泥,谁还有心气改?对文风顽疾,领导必须严肃问责,板子打疼;对清新典范,重奖重用。同时,盯紧长效,严防“回潮”,形成长效机制。唯有如此,合力方成,改文风才能落地生根。文风这面镜子里,才能映出真材实料,民族复兴才能汇聚起万钧之力。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顶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