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粤港澳同一堂课·幼儿园践行游戏精神” 交流活动在南沙区举行。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南沙区教育局、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聚焦“践行游戏精神,促进师幼共长”主题,邀请粤港澳三地超200位教育人士齐聚一堂亿融配资,走进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南沙区第一幼儿园、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现场教研等丰富形式,共同探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现南沙教育在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创新与活力。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儿童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南沙区于2021年立项成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经过探索实践,积极挖掘具有岭南特色和南沙特色的游戏资源,打造了一批自主游戏试点园,以游戏促进幼儿学习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育人质量。
在自主游戏中
培育幼儿核心素养
草坪音乐会、喂养小动物、挖沙子、骑自行车……在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幼儿们沉浸在丰富多样的游戏场景中。幼儿们可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地点和玩伴,自主决定游戏玩法。
“游戏是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也是课程组织的方式之一,二者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陈维妃介绍,该园自2021年成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试点幼儿园以来,以游戏为抓手,依托“文溪雅荷”一日生活课程、主题课程、场景化课程,因地制宜设置了建构游戏区、艺术体验区、沙水探索区等12个场景区域,融入岭南文化、传统节日、本土特色活动等元素,丰富幼儿的游戏环境和体验。
“游戏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完善。”陈维妃举例说,幼儿园会依照课程做加法,在户外的大型栈道,幼儿园会结合孩子的想法和游戏状况,增加滑索绳梯等,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支持游戏做减法,将空间和材料资源开放,形成动态、开放、流动的游戏场,同时通过每周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发展和定位,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交和游戏水平提升。
同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试点幼儿园的南沙区第一幼儿园,始终坚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和以儿童为本的立场,以幼儿的真游戏为核心亿融配资,由开放的游戏环境、幼儿游戏的赋权、成人的支持角色三大要素构成,让幼儿在没有成人干预、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中不断挑战自己能力的边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自主游戏问题解决中,教师角色该如何转型?南沙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郭丽认为,可从四个维度的反思实践助力教师转型,一是在情境中反思支持的意义;二是在行动中识别发展的线索,练就一双发现“学习契机”的慧眼;三是深度考量经验发展的质量,超越碎片化技巧;四是以坚实的儿童发展理念为基石,审视并回应幼儿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独特个体需求。
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则通过园本研训的模式,如专家指导、共读书籍、教师工作坊体验、游戏观察点评等多种形式,从而转变教师的理念,从“研究如何教”到“关注孩子如何学”,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树立正确的游戏观、课程观,并通过游戏观察、主动反思等持续让理念落地。
“教师在孩子游戏中扮演着观察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持续观察和倾听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假设、验证、迁移、应用自己经验和知识的表现大大超越教师对儿童原有的认知。儿童在游戏中冒险、合作、交流、喜悦和深度投入,就是学习和发展最深刻的体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冯玉华表示。
融入南沙地域特色
以游戏质量撬动课程质量
2019年,南沙区成为“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021年,南沙区立项成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培育6所试点幼儿园(南沙区第一幼儿园、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南沙区实验幼儿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南沙区珠江街道中心幼儿园、南沙区横沥镇中心幼儿园),推进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改革和实践。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朱心黎表示,南沙区按照“点—片—区”分层推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全力促进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据介绍,南沙区以评价促进发展为方向,以游戏环境和师幼互动为两大抓手,以环境提升、教师能力增强和教研机制创新为三大驱动,遵循“评价(发现问题)—计划(确定问题)—行动(解决问题)—观察(提出问题)—反思(反思问题)”的游戏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路径,摸索出“区级研训指引+园本研修实践”的教研双驱模型,进一步深化了“四级联动”研训机制,形成了“1+2+3”应用型幼儿园游戏质量提升的新思考,通过游戏质量撬动课程质量提供了实践样本。
试点园积极创设沙水探索、角色表演、户外建构、艺术体验和自然种植等多样化游戏场景,打通各类场景间联动,增强场景间的开放性;引入支持探索互动的游戏环境,比如,基于南沙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域特质,因地制宜地引入自然草地、山坡、沟壑,保留自然野花、杂草和树木,引导幼儿和自然环境产生互动;融入“麒麟舞”“香云纱”“水乡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到游戏中,促进游戏和文化的连接;挖掘户外游戏材料的功能和价值,盘活“安吉梯”“万能工匠”“螺母”等可移动、可组合的大型户外游戏材料,创设促进幼儿游戏多样性以及游戏水平发展的环境。
亿融配资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区还将教研员挂牌督导工作与农村幼儿园联系制度相结合,重点通过教研员、督学到校督促农村幼儿园每天游戏时间不少于1小时,指导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改造场地、收集游戏材料,推动游戏研究成果向薄弱地区的帮扶作用。
“南沙从过往‘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到‘关注幼儿全面发展和学习品质’,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幼儿的学’,从‘关注课’到‘关注课程’的共同话语平台,达成以游戏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育人理念共识。”朱心黎说。
湾区教育融合
南沙改革成果广泛推广
目前,南沙学前教育的改革成果通过“线上+线下”双线推广,形成广泛示范效应。试点园开展各级各类开放活动90余场,接待省内外幼教同行观摩超一万人次,幼儿园赴清远、梅州、河源以及新疆、福建等地推广南沙游戏改革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中,南沙区与香港、澳门多园学校等建立“游戏课程共建机制”,通过互访交流、联合教研,共享岭南文化游戏资源(如炮台、龙舟制作等),推动粤港澳教育长效合作机制。
“南沙持续将推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作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区域改革赋能湾区创新。”南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沙将打造实践样板,以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南沙区第一幼儿园以及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实验园为先行者,以环境重构、教师转型为突破,形成“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南沙思考。深化粤港澳联动,南沙依托毗邻港澳优势,先后与香港、澳门等7所幼儿园共建姊妹园、交流联盟,不断推动三地在湾区多元文化土壤中交流共建。强化全域推进,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将牵头构建“行政+研训+园所”三级联动机制,促进相关成果转化为可复制的区域经验。
文字:何倩蓥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叶雅欣
校对:张子笛
二审:梁思静
终审:黄增才
签发: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亿融配资
顶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